Skip to main content

数据标注「星尘数据」获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

· One min read

公司8月获得天使轮投资,由天使湾领投,英诺天使、老鹰基金和创势基金跟投。

Tractica预测,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。但AI要真正发挥作用,优质的数据必不可少,正如业界共识“大量数据+普通模型”比“普通数据+高级模型”的准确度更高。所以,前端的数据采集、加工环节单拎出来成为了新的机会点。

其实,数据标注并不算一个完全新兴的产业。成立于1998年的“海天瑞声”已在语音领域耕耘近20年,因为人工智能一词的提出,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,不过此前主流技术没有到“深度学习”的阶段,所以数据用的相对较少。目前这个赛道上,成立久的有“数据堂”,早期公司有获得明势资本Pre-A轮融资的“爱数智慧”,完成天使轮融资的“泛涵科技”,获得合力投资数百万天使的“丁火智能”,获金沙江领投的“龙猫数据”,自营数据工场的BasicFinder等。

“星尘数据”也是赛道上一员,平台上聚集了2万多名大学生,通过众包方式提供数据标注服务。比如,在文本场景中,标注特定词语之间的关联关系,可以训练机器理解用户评论,也就是常说的语义识别。又比如,地产场景中,人工标注户型结构。再比如,生物医学场景中,需要人工标注人眼虹膜。

最前端,“星尘数据”根据客户的挖掘需求提供咨询服务、优化方案。之后的标注任务,在星尘自研发的“stardust”系统中完成,平台上有客户提供的数据和标注模型,任务会被切割分配给每个C端,形成“动态发题”,通过“准入考核”的C端才能认领答题。过程中,“stardust”系统会辅助标记。例如,正常的图像识别训练,需要人工一点点贴边抠图,比较费时,而stardust系统中,人工只需要标注出绿色的正区间和红色的负区间,系统就能自动抠图(如下图)。再例如,语音识别时,系统可以先自动转换一部分文字,来降低人的工作量。

我们知道,数据标记是个重人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,这类公司的关键点就在于——人员效率、交付质量。

“stardust”系统便是星尘数据的主要差异点,背后离不开算法的支撑。星尘团队也都是算法出身,创始人兼CEO章磊曾在世界银行、华尔街、硅谷工作8年,涉及金融、保险、数据、量化、风险模型、人工智能等方向,在硅谷开发了世界首款股权投资机器人,在北京担任首席数据科学家。联合创始人董磊曾工作于百度人工智能实验室(前吴恩达团队),从事基于移动端数据的分析与建模工作。

目前,通过“stardust”系统,人的工作量在80%,机器的工作量在20%,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优化中,未来机器可能占到80%。

在36氪之前的文章中,有创业者表示不会用机器标注替代人工,“因为人工标记的数据在误差层面符合正态分布,而机器标记的都是同一水平,用机器生产的数据再训练机器,并不利于AI最后的训练效果。”以及,理论上,下游的应用公司算法更强,若用算法进行抠图,企业客户为什么不自己标注?

对此,章磊认为,人工标注确实会有偏差,但这种偏差并不会有助于机器训练。准确答案只有一个,星尘可以通过算法机制保证输出正确结果,目前的准确率在99%。并且,下游应用公司的最终模型和标注时需要的模型还是不一样的,星尘的模型是用来提高效率的。

还有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有关数据安全和复用,这方面星尘跟硅谷数据安全公司合作,用加密技术在数据底层做隔离,分离数据使用权和拥有权,防止数据在众包过程中泄漏。由于每个公司对数据的要求不一样,只有在一些通用的逻辑中,数据才有可能复用,比如智能客服,所以星尘基本不会留存数据,除非客户有售卖的特殊需求。

至于收费,星尘主要根据数据标注量和难度来报价,平均客单价在3-5万元以上,大客户甚至到百万级别。目前公司已经服务了10家左右客户,3-5万的单子耗时不超过1周。

章磊分享,数据的需求贯穿AI公司的各阶段,占公司支出10%-20%左右,像商汤科技就在用300人的团队标记几千万的人脸图片。现有的国内外标注营收估计在30亿人民币,预计3年后达到100亿。

不过,对于这一波因为深度学习而兴起的数据服务商来说,最大的潜在威胁很可能并非来自竞品,而是来自于增强学习、迁移学习等算法,后者仅需要少量的数据即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。章磊认为,迁移学习等确实是将来的趋势,就单个模型来说,积累越久,数据需求量肯定会越少,但对于新模型来说,前期的需求量不会少,而模型是在增加的,所以对于“数据标注”这个正处在上升期的行业,暂时不会有明显影响。

据悉,“星尘数据”公司在今年5月份注册,8月获得数百万元的天使轮投资,由天使湾领投,英诺天使、老鹰基金和创势基金跟投。团队目前在10人左右,还在扩招中(Python工程师岗位,高级销售经理岗位,高级市场经理岗位),如果你也对该公司感兴趣,可以投递简历至liaijun@stardust.ai

本文来自36氪